房子買下來後,接下來該做什麼?
就在我完成 10% 簽約金匯款的同一天,我收到來自房仲公司 Sandra 的一封信。Sandra 是我簽約後接手後續流程的窗口。信中附上了一份為買方準備的 checklist,整理了交屋前需要完成的大小事項。
那天我一邊處理銀行轉帳,一邊打開這份清單,第一次覺得: 「啊,買房這件事真的要一步步實際推進了。」
清單內容條理分明,包括:
- 電力契約(是否需個人申請)
- 地址更改(登記正確 lägenhetsnummer)
- 房屋保險(從交屋日前啟用)
- 銀行貸款與對接 tillträde(交屋日放款)
- 月費與過戶費繳納
- 準備搬家與清潔安排
這些項目讓我明確掌握接下來該處理什麼、該在什麼時間點完成。
行政與生活基本設定
- 電力契約
不需要處理,因為我的 BRF(住戶協會)已經與電力公司(Vattenfall)簽訂統一合約,住戶只要照單繳費即可,這點讓人非常省事。 - 地址更改
可以直接在 Skatteverket 的英文網站填寫:報地址變更表單。我在簽約不久後就早早處理好了,也順便確認有登記正確的 lägenhetsnummer(住家代碼)。 - 設定信箱轉寄
瑞典郵件轉寄不是自動服務,需要另外到 adressändring.se 購買:一年 998 SEK、半年 798 SEK、三個月 698 SEK。我想了一下自己目前收到的實體信件大多是廣告和報紙,重要的文件(像信用卡或稅務資料)通常是我自己申請後才寄來,頻率極低。最後我決定不申請,畢竟對我來說這費用太貴啦。 - 房屋保險(Hemförsäkring)
我這次偷懶,直接選用了房仲公司合作的保險公司——If。方案送了一個月免費+第一年九折,我覺得還可以接受,就先用了。如果你的房仲公司沒有合作保險,也沒有特別偏好,其實也可以等到談房貸的時候問問銀行,很多銀行也會提供配套優惠。 - 月費與過戶費繳納
這兩筆費用我都是透過 Kivra 收到帳單的,也直接在 app 裡面設定了延後繳納,會在快入住前自動付款。整個流程蠻順的,不太需要特別處理,只要確認金額和繳款期限即可。
準備搬家與清潔安排
我這次是透過 Offerta 平台比價搬家公司與清潔公司,不過老實說,Offerta 的內部訊息系統不太好用,不少搬家公司不會即時回覆,有些甚至根本沒看到。
我後來是直接透過搬家公司提供的 email 聯絡,才順利敲定搬家時間與清潔安排。即使已經預約過,我在簽約後還是再次主動寄信給搬家公司,確認他們記得這筆案子、流程沒有問題。如果你也打算透過平台找服務,建議還是要額外主動追蹤、寄信確認,會比較安心。
對接 tillträde 銀行
tillträde 簡單來說就是交屋當天銀行要撥款給賣方、完成交接的流程。
買方的工作其實很簡單:只要在確定好貸款銀行後,主動通知房仲公司你選擇了哪一家就可以。我原本的 tillträde 銀行預設是 SEB,後來決定改成 Nordea,於是我寫了一封信請房仲公司更新紀錄。剩下的安排就會由房仲和銀行之間去協調了。
比較貸款的過程:從方便到現實
我一開始是用 SBAB 網站申請 loan promise,整個流程線上完成,非常方便。 我的 loan promise 額度其實已經足夠,但在簽約前,房仲提醒我需要提供這間房屋的地址與 objektbeskrivning(物件說明),讓銀行確認是否真的願意放款。於是我打電話給 SBAB 補齊資料,他們也很快確認可以貸款——只是報出的利率不太理想,浮動利率是 3.35%。所以我決定多看看其他銀行。
接著我申請了 SEB 和 Nordea 的貸款面談。這兩家都是先在線上申請 loan promise,然後電話通知已經購屋,預約利率面談。銀行通常會說貸款流程大概需要 3–4 週處理,這讓我意識到:真的要早點開始,不然會來不及。
補充一下,我原本以為一定要等加入工會會員後談才可以用工會的優惠,於是延到五月才處理。但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樣等,因為銀行預約的利率談判時間都是兩週之後,我實際談利率的時候,其實早就是會員了。
SEB 的面談很制式,對方確認了我是否願意將薪資帳戶移過去,是否會開 ISK、退休金帳戶等投資類產品,然後根據這些條件提供不同版本的利率,包括浮動與 1~2 年期的固定利率。
Nordea 的經驗就很不一樣了。我這次是親自去分行辦理的,理專從自我介紹開始,聊了他自己住在哪 (瑞典人真的很愛問「你住哪裡」)、在哪裡求學、工作經歷,甚至還提到他喜歡看歷史地理相關書籍,也熱衷歐洲旅行。
聊完一輪後才進入貸款條件討論,內容和 SEB 類似,主要依據是否開設帳戶、投資產品等來調整利率。
我老闆推薦我試試 Handelsbanken,他說這家銀行的好處是「有固定分行處理,理專不會一直換」,而且我現在的主力帳戶就在這裡,或許會拿到比較好的條件。
但實際申請下來,我覺得效率非常差。除了第一次是打電話聯繫,之後都是透過 App 內建訊息系統,對方有沒有讀、什麼時候回完全沒通知。更麻煩的是他們的語音客服沒有全部都有英文,我還得靠 Google Translate 幫我聽語音導航。就連電話客服也只能在平日 10–15 點打,遠比其他家銀行限制多。
直到我決定貸款給哪家銀行時,Handelsbanken 都還沒給我報利率——所以我也不考慮了。
下一篇: 選擇的銀行、實際簽貸款合約(skuldebrev)的流程,以及交屋前後的實際處理經驗